很多魚友問飼主,什么環境孔雀魚會活得比較好?生病、狀態不好,加多少鹽合適?是不是得了針尾就一定會死?
其實,這些問題,飼主都是給出區間,讓魚友自己去把握,為什么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呢?因為孔雀魚有適應性!
超過30度水溫,孔雀魚會立馬死嗎?飼主給出孔雀魚的適宜溫度24~28度,不生病溫度20~30度,低于20度,高于30度,孔雀魚會受不了。
這個受不了其實主要有兩層意思,一個是在這個溫度,孔雀魚的身體系統會崩潰,導致死亡。
一個是,由于溫度在適宜溫度,突然變化到不適宜溫度,孔雀魚適應不了短時間內的劇烈變化,類似于一個穿短袖的人,突然出現在北極或者突然出現在火里。
而死魚,往往是第二種。
像在熱帶地區,基本常年溫度在30度左右,而孔雀魚也活得好好的,就是它們已經適應了這個溫度,只要不劇烈變化,也是可以活得很好的。
我們常說的升溫30度,下鹽,是治療水霉的方法,有的人會誤把白點病當成水霉病,也下鹽,加溫30度。
白點分兩種,一種是由于水溫過低,孔雀魚的免疫系統在低溫的環境作用太弱,導致病菌入侵。
一種是白點治病細菌主動入侵了孔雀魚的免疫系統,導致孔雀魚得了白點病。
一般第一種,升溫30度,下鹽,就可以了,而第二種,白點治病細菌是耐高溫的,升溫其實沒有多大的作用。
有底沙的魚缸,孔雀魚一定會得???
這是魚友爭議最大的一條,因為很多魚友會在魚缸底部放置底沙等障礙物,飼主一般是建議魚缸底部清空的。
因為魚缸底部如果有障礙物,會影響過濾,從而使魚便便得不到硝化細菌分解,積累成毒素,毒素濃度變高,孔雀魚受不了,免疫力低的就開始生病。
但是魚友的情況可能不同,首先,如果魚友的魚缸不大,喂食不多,勤換水,魚便便中的毒素來不及積累到一定濃度,孔雀魚是不會出現大面積生病的。
其次,魚便便的毒素累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,孔雀魚也會慢慢對毒素產生適應性,等到體內免疫系統崩潰,才會生病,而沒生病前,魚友會覺得魚缸鋪底沙是可以的。